隨著5G無線通信業務的飛速發展,大量機密和私人的信息通過無線的方式進行傳輸, 信息的安全傳輸得到日益廣泛的關注。相對于傳統的物理層安全技術(保護通信內容的安全,防止信息被竊聽和破譯),隱蔽通信任務是隱藏無線通信的存在, 從而減少竊聽者在無線網絡中發現或檢測到該通信行為的概率。 然而,現有的隱蔽技術不可避免地消耗了額外的資源,例如帶寬和能量,這給系統部署帶來了負擔。鑒于這種擔憂,基于智能反射面 (intelligent reflecting surface,IRS) 的方法可用于增強通信隱蔽性, 核心思想是利用智能控制的超表面來重塑可能泄露秘密信息的不良傳播條件。
近日,信控學院碩士 研究生張蘊琪、馬帥副教授和李世銀教授在隱蔽通信領域取得研究進展,研究成果形成論文“Covert Beamforming Design for Intelligent Reflecting Surface Assisted IoT Networks”,并發表于國際頂級期刊、中科院1區Top期刊 IEEE Internet of Things Journal (IF: 9.471),中國礦業大學為第一單位,論文通訊作者為李世銀教授。
該論文針對理想信道狀態信息與實際通信中的非理想信道狀態信息,分別提出了面向IRS的隱蔽波束賦形機制和穩健波束賦形機制。其中,數值結果驗證了基于IRS的隱蔽波束賦形機制優于沒有IRS的情況。且對于非理想信道狀態信息,該論文進一步提出了基于IRS的穩健波束賦形的隱蔽通信理論界,給出了竊聽者隱蔽判決閾值、虛警概率和漏檢概率表達式。數值結果驗證了穩健波束賦形可以顯著提出隱蔽通信速率。
該成果所提方法的應用價值:為基于IRS的隱蔽通信波束賦形提供了有效的解決方案,填補了該領域的研究空缺,為隱蔽通信實際應用提供新的理論基礎和技術途徑。